陈文官方网站
http://4600.diaosu.cn
陈文首页>文章>正文

创作手记

更新时间:2024-05-18 15:56:17 作者:陈文
研一暑假时在家休息。妹妹也在家,这是她最后一个中学生涯的假期。17岁的她马上要进入大学学习了。因为我长年在外,和妹妹相处不多。此次惊觉她已经有所变化。她的性格在青春期日益显露,她的张扬,仿佛全家人都在和她作对,她的固执和倔强。她总觉得没人理解的仓皇,她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成熟。她强烈的依赖性和对人的信任,她的敏感和天真。

  我似乎看到那时的我。某些变化在她身上重演。让我拾起某些回忆。

  一个女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关键的时刻,青春期大概是第一个。此时的各种矛盾和巨变,身心所承受的奇特压力,使得青春期充满纪念意义。我试图表达那时的状态,靠着回忆,靠着身边各个青春期的身影。或许表达本身是无力的,易产生误解的。但是如果任其消失,多年后甚至连回忆都不会在。谨以一些创作稿,回忆和祭奠我们的青春期,给生命的步伐留下一些脚印。

  创作应该怎么做?如果说,创作就是一个题目,一些设计,一些技巧,表达一些特定的意思,那么显得有些苍白。如果某些形式不能依据于自己深切的体会和认知,会不会显得非常做作和虚伪?我经常试图用泥巴表现一些抽象的情绪,以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来寻找一些外在的形式,我知道这些柔软的泥巴只能成为我能做成的样子,而不是别人做成的样子。如果我的作品上,只有一些形式,体量,精湛的技术,刻意的表现,而没有完全个人的,心灵的感受,那它不是我的作品,充其量只是一个依据一定要求被制作出来的物体,为了一定的需要出现。

  创作只是想表达的表达,不是作业,不是工作量,如果不能将其完全私人化和无利益化,那只能是不纯粹的表达,被要求的表达,而不是真实的表达。

  我不知道在许多的基础训练后,我能有多大的能力表现我心灵的东西,也不知道这些表达是否准确合适。存在即合理。常常在做创作时,有这样的感受:并不知道这堆泥会变成什么样子,直到做完,这个过程即兴和灵感非常地多,以至于几乎不能为自己的创作定位,确定一个准确的主题。常常在想,或许这种不确定的过程,不确定的结果,更为接近艺术的本质。在一切都有规则和模式的社会里,这样无规则无模式,甚至无目的的事情,更符合艺术品调节大脑的作用,让我们尝试打破那些规则和秩序,不要被束缚的无力感压迫,只求过程中的乐趣,而不去强调结果有没有价值。在那么多基础训练的规则背后,或许有人能说: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没有基础训练,我们都可以做喜欢做的东西。基础训练只是为了能更好地做我们想做的东西。

  这些似乎也符合了年轻人的一种心态,在青春期时多少都有的无所畏惧,寻找心灵的寄托,追求某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东西,注重私人的感受。如果说现在的人总是靠梦想活着的,在残酷的现实中寻找精神的寄托,那青春时期的梦想是多么人性和纯真,没有功利色彩。与其说选择青春期这样的题材,不如说选择的是人生中最美好一些回忆,不愿意忘却的,时刻用来洗涤自己的那些最初的感受。这大概也是这些作品最深刻的意义了。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